【偵探】十三級階梯_2016.07.09
作者:高野和明
這本書我在學生時代曾經閱讀過,近年台灣社會不太平,血腥暴力的刑案頻傳,社會對於死刑存廢和司法的改革的討論更加激烈。今日再次重讀這本小說,感受又更深刻了。作者高野和明先生2001年以《十三級階梯》榮獲第47屆江戶川亂步賞,距今已有15年,而他在作品討論/批判的正反觀點,至今仍為台灣社會在討論死刑制度時無法調和的爭點。
書中有描述書名《十三級階梯》的由來:十三階梯借指「絞刑台」,據說日本古時絞架有十九階梯,但因囚犯上去時經常出事,因此屢次改良,目前日本絞刑台採用「地下絞架」,死囚蒙上雙眼套上繩索,由行刑官按鈕讓地板一分為二,使犯人墜落而亡。,而從死刑的判決到執行,一共將歷經五個部門、十三名官吏審核—象徵性的「十三階梯」。
故事中的兩位偵探,一位因是過失殺人、提前假釋出獄的青年三上,以及一位執行過兩次絞刑、即將與結髮妻子離婚的準退休刑務官南鄉。以出獄的青年為引子,敘述犯罪者的家庭、以及被害者家屬的心情及生活實況,隨故事的推進,帶出經手死刑的公務人員的心理掙扎、死囚的恐懼心情、死刑的制度設計,以及死刑被政治目的扭曲等種種細節。儘管作者花了很多篇幅探討死刑相關的議題,卻沒有將死刑的沉重議題訴諸於悲情,反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多元立場,留下理性思考的空間。且,故事中安排偵查探案的情節仍具有可讀性和懸疑之處,劇情節奏明快。
在今天重讀以前,我對於這本小說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幾處:
1.描述處決步驟:「死神必在黃昏出現,祂駕著黑車停於大門前,黃昏若有黑車來,絕對有人魂飛魄散…黃昏時刻,一輛黑色公務車來到辦公室大門前停下,一名三十多歲的黑衣男士手提公事包走下車來,南鄉在看到那人胸前的銀色徽章後,才知道『死神』的真正身分。此人乃是東京高等檢察廳的檢察官,手中所拿的正是『處決令』。那銀色徽章又叫『秋霜烈日徽』象徵檢察官操守之堅就像是秋天的寒霜,執法的嚴格恰似夏日的烈陽。」
2.死囚的心情:「凡坐過牢的人,幾乎都不願戴手錶,因為怕想起手銬。」
3.被判死刑的「確定囚」被集中為同一區,編號末尾皆為零,因此被稱為零號區:「腳步盡量要放輕,最好不要發出聲音,而且絕對不可以在牢房門口停下腳步。」(因為死囚會以為那是要來押他上刑場)
我看大部分的偵探小說,覺得偵探小說最重要的任務是提供解謎和思索的過程,也是讀者樂趣之所在。偵探解開謎底抓到犯人,交給警察「繩之以法」後,故事就結束了。
而高野和明在「十三階梯」故事設計有新意的地方,不僅提供讀者一組解謎抓兇手的傳統套路,也交代了被抓到的嫌犯在判決後的命運。另外,藉著主人翁三上的角色設計,以倒敘法說明一個判刑確定的死囚之前到底做了些什麼。
我是個偵探小說的不及格讀者,作者下的戰帖我從未認真動腦解謎就直接投降看答案,對於小說的劇情往往過目即忘,純粹娛樂。但是,作者將死刑的議題很精巧的扣在小說中,因此,除了解謎抓兇手以外,也可以觸發其他層面的思考。
整體來說,我覺得這本小說非常值得推薦。